卿本佳人奈何做贼:王敦:卿本佳人,奈何做贼

王敦:卿本才子,奈何做贼

作者/余竞跃

在扬州,扬州刺史王敦结识了让他欢乐让他忧的琅琊王司马睿。司马睿何许人也?他是司马懿的第五个儿子,老琅琊王的孙子。虽然血统比较远,但也是个正牌王爷。对于王敦来说,司马睿就是他手里的一张牌,拿着这张牌,王敦就可以成为江南地区最大的赢家。对于司马睿来说,王敦则是一把锋利的剑,谁不听话,他就用剑砍谁,一向砍到一统天下。于是,王敦与司马睿就开始相助了。

事先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叫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。这个“王”可以理解为琅琊王氏这个显赫的家属,也可以理解为王敦。在那个乱世,只有枪杆子才能说话。而在江南,王敦的兵最强,马最壮,刀剑最锋利。

然而,司马睿表面上虽是江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,可强龙也难压地头蛇(snake)。更况且,气候湿热的江南盛产地头蛇。

第一条窜出来的地头蛇是江州刺史华轶。他说,我的官是朝廷封的,我只听命于朝廷,司马睿是朝廷吗?为了证明自己就是朝廷,司马睿就操起王敦这把利剑,将华轶砍死了。接着,一个叫杜弢的军阀也向司马睿叫板,司马睿再次命王敦搞死了杜弢。

像华轶、杜弢这样的跳梁小丑另有许多。他们都想上蹿下跳,可因为王敦的存在,他们都迫不得已安分守己。司马睿的东晋政权就是在这些大家属的安分守己中,在王敦的武力庇护中创建起来的。

“倘使当年身既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”倘若王敦这个时候便死了,他一定是时人心中的英雄,青史上的铁汉。可惜,王敦多活了几年,这让他从天堂堕入了地狱,从英雄变成为反贼。

公元322年,56岁的王敦举兵杀向首都建康,第一次扯旗造反了。其实,日子如果能过下去,傻瓜才会铤而走险去造反呢。王敦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,完全是被司马睿逼的。

在王敦和堂弟王导的支持下,司马睿终于坐稳了龙椅。一旦坐稳了龙椅,他就像许多天子一样,要卸磨杀驴了。王导不是宰相吗?以前,司马睿寸步也离不开王导,有什么事都要同王导商量,甚至连御座都要拉王导一路坐。可逐步地,司马睿不搭理王导了,总是晾着他,反而拉着刁协和刘隗说静静话。同时,司马睿还起用戴渊都为征西将军,刘隗为镇北将军,率大军驻扎在首都周围,名义上是为了防备北方的羯族大军,其实是为了防备王敦。

岂有此理!

面对司马睿的以怨报德。翻脸无情,王导选择了沉默,他愿意默默忍受。人生嘛,有高峰就有低谷,有潮起就有潮落。可王敦不能沉默。如果连他都沉默了,那琅琊王氏只能任人宰割了。他先给司马睿上了一份奏表,劝司马睿善待王导,否则功臣们都会寒心。可这份奏表被王导扣留了,他原封不动地将奏表退回给王敦,暗示哥哥:做臣子的不能这样指责君王,退一步天南地北。可王敦不听,他认为,退一步万劫不复。于是,便祭起“清君侧”的大旗,造反了。

虽然司马睿早有防范,可王敦的大军依然势如破竹地攻破了首都建康。如果王敦真想取而代之,这时就完全可以做掉司马睿。可他没有难为司马睿,只是杀掉了被司马睿重用的几个新人,便撤兵了。王敦只是想通知司马睿:别以为坐稳龙椅,你就可以得瑟了。要记取,这个天下是“王”与“马”共同的天下!

被王敦这么一闹,司马睿羞愧难当,自责、懊悔、愤怒、怨恨……多种恶毒的情绪集于一身,使得司马睿一病不起,然后就呜呼哀哉了。

太子继位,是为晋明帝。这个年仅24岁的富二代不仅全然不理会王敦当年对国家的贡献,还把老爹的死算在了王敦头上,认定王敦是自己的杀父仇人,是国家的蠹虫,必须予以清算。于是他~方面起用自己的舅舅以抗衡王导,一方面下令让王敦入朝,预备跟他决一死战。

为了维护家属利益,王敦迫不得已第二次造反,起兵杀向首都。谁承想,刚刚杀到半路,王敦便病重了。晋明帝乘势调动各路大军,围剿王敦。当此危机时候,王敦却撒手尘寰。晋明帝就此打赢了王敦。

王敦死后,虽然堂弟王导还留执政廷中枢,可是没有了枪杆子支撑的琅琊王氏只剩下了一个空壳,很快就被晋明帝的舅舅一族取代。

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造反,都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最无法容忍的事。王敦虽然是被迫造反的,却也很快被打入地狱,成为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逆贼。

按照中国人最简朴的逻辑,能最终走上造反道路的王敦一定平时就不是什么好鸟,他一定劣迹斑斑,丑事桩桩,污点堆堆。

于是,王敦被“塑造”成为一个冷血植物。据说,一次他去大富豪石崇家做客,席上,一位歌姬吹笛子跑了调,石崇大怒,将那位歌姬杀掉了。举座哗然,唯有王敦不为所动。另有一次,石崇命美人给客人敬酒,如果谁不喝,就杀掉美人。大家都不想难为美人,自动端起酒杯喝了,连王导这样不善饮酒的人都勉为其难地喝了。唯有王敦,任由石崇连杀了三名美人,就是不喝。对于他人的生死,王敦根本不屑一顾。

于是,王敦好久好久以前就“贼”形毕露。依然在石崇家,一次,王敦要如厕,厕所里有十几位美人侍候,别的男人出去,都不美意思脱衣服,王敦却旁若无人地脱掉衣服,爽快行事,让美人们非常赞叹他的胆小妄为。

另有一个家伙更有“先见之明”,很早就说: “王敦这家伙就是一头恶虎,他不吃人,就会被人吃掉……”

如此种种,王敦很快面目全非,狰狞可怖,活脱脱一个天生的野心家。

然而在离王敦不远的年代,人们还记得他的真面目。桓温一次路过王敦的墓前,看着郁郁的青草、苍翠的松柏,想着墓中人,油然而生一种英雄相惜之情,不禁叹息道:“可儿!可儿!”

王敦的真实个人形象,用这两个字来概括,显而易见是最精辟的。时人没有想到的是,一世英雄的桓温,最终的终局还比不上他崇敬的那个“可儿”呢!

相关推荐

相关文章